![]() |
品牌 | |
用途 | |
检测方法 | |
外观 | |
别名 | |
CAS编号 | |
包装 | |
产地/厂商 | 斯诺特生物 |
英文名称 | |
提取来源 | 茯苓提取物 Poria P.E. |
包装规格 | |
纯度 | 99% |
主要成分 | 茯苓提取物 Poria P.E. |
执行质量标准 |
茯苓提取物 Poria P.E.
茯苓 ,俗称云苓、松苓、茯灵,为寄生在松树 根上的菌类植物,外皮黑褐色,里面白色或粉红色。多寄生于马尾松 或赤松 的根部。产于云南 、安徽 、湖北 、河南 、四川 等地。古人称茯苓为“四时神药 ”,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,不分四季,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,不管寒、温、风、湿诸疾,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。
茯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表现出3种不同的形态特征,即菌丝体、菌核和子实体。
1、菌丝体 包括单核及双核两种菌丝体。单核菌丝体又称初生菌丝体,是由茯苓孢子萌发而成,仅在萌发的初期存在。双核菌丝体又称次生菌丝体,为菌丝体的主要形式,由2个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体相遇,经质配后形成。菌丝体外观呈白色绒毛状,具有独特的多同心环纹菌落。在显微镜下观察,可见菌丝体由许多具分枝的菌丝组成,菌丝内由横隔膜分成线形细胞,宽约2-5微米,顶端常见到锁状联合现象。
2、菌核 由大量菌丝及营养物质紧密集聚而成的休眠体.。球形、椭球形、扁球形或不规则块状;小者重数两,大者数斤、数十斤;新鲜时质软、易折开,干后坚硬不易破开。菌核外层皮壳状,表面粗糙、有瘤状皱缩,新鲜时淡褐色或棕褐色,干后变为黑褐色;皮内为白色及淡棕色。在显微镜下观察,菌核中白色部分的菌丝多呈藕节状或相互挤压的团块状。近皮处为较细长且排列致密的淡棕色菌丝。
3、子实体 通常产生在菌核表面,偶见于较老化的菌丝体上。蜂窝状,大小不一,无柄平卧,厚约0.3-1厘米。初时白色,老后木质化变为淡黄色。子实层着生在孔管内壁表面,由数量众多的担子组成。成熟的担子各产生4个孢子(即担孢子)。茯苓孢子灰白色,长椭圆形或近圆柱形,有一歪尖,6×2.5-11×3.5微米。
茯苓是一种好气性腐生真菌,需要以下生活条件∶(1)营养:包括碳素、氮素及矿物质3大 类。野生茯苓主要生长在砍伐后的松树蔸或朽木上。经试验观察,除松树外其它树种如杉、枫、柏、杨、柳、栎、桑、玉兰、玉米杆等虽然能满足茯苓菌生活需要, 但所结菌核的药效,与松茯苓有否差异尚不清,故人工栽培仍沿用松树做为营养源。在茯苓菌丝的纯培养过程中常用土豆汁、松木屑、松木片作综合营养源,或使用 葡萄糖、蔗糖、米糠等作碳源;氨基酸、蛋白胨等作氮源;磷酸二氢钾、硫酸镁、硝酸镁、硝酸铵、熟石膏等作矿物质来源。为保证茯苓菌丝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要,配制培养基时使用*水而不使用蒸
馏水。(2)温度:菌丝体在10-35℃均可生长,最适温度为23-28℃。高于35℃,菌丝体易老化,持续时间较长或温度过高,则引起死亡;20℃以下,生长缓慢;0-4℃的低温可保藏菌种。(3)湿度:菌丝体及菌核生长发育要求土壤含水量20%左右。子实体的形成需要空气相对湿度70-85%的环境。(4)酸碱度:生长的土壤pH3-7,以pH4-6为好。